商大促营销背后的心理学机制

在电商大促的背景下,如何激发消费者的多巴胺,驱动他们完成购物的欲望?本文从预售、满减、会员优惠券、分期支付、涨价再降价和五星好评返利方面分析了消费者心理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 电商大促的历史已经有十多年了,从淘宝最初的所谓“半价”优惠,到如今的各种促销套路,如满减、预售、大额券等,平台和商家们越来越巧妙地运用各种营销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。 这些营销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消费者,更是为了激发消费者的多巴胺。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,与奖励和满足感密切相关,商家们通过巧妙设置,刺激消费者的多巴胺水平,促使他们更多、更快、更爽地地购买产品。

它们的背后有着很多

心理学营销的设置,今天这篇文章 加纳数字数据 就来探讨一下电,揭示平台和商家们在大促期间所运用的各种心理学手段。 01 预售+尾款——蔡加尼克效应 自从电商大促时间拉长以来,平台就开始使用一招非常有成效的营销方式——预售+付尾款,比如618大促,从5月23或24号开始预售,先付定金,5月31号付尾款。这几乎将最早618大促的周期拉长到了一个月时间。 预售+尾款的方式可谓处心积虑,如果大促不采用这个方式,而是直接宣布从5月23日正常开始,那么消费者知道大促周期长,就不会关注大促开始的节点,而大促开始的声量也会变弱,消费者觉得反正时间这么久,我往后看看再说,这样,大促周期拉长的意义就大大降低。 对于消费者来说,预售+尾款的方式利用了蔡加尼克效应来加深他们对这件事的记忆。

蔡加尼克效应也称为

电话号码数据

蔡氏效应,它指的是相较于已经 澳大利亚 WhatsApp 号码列表 完成的事情,人们比较容易记得未完成的,或是被打断的事情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: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。 消费者首先在预售时付了定金,但却必须等一周后才能付尾款,在这一周,他总是在心里惦记着这件事,每天都会去看看自己付了定金的货,无形中就增加了平台的流量和买其他货的可能。这样的心情,只有在一周之后他付了尾款之后才能缓解。 消费者因为在预售的时候付了定金,对平台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凭空增加了一周,这一周让平台增加了流量和更多的销售可能,也让大促持续的时间有了更稳固的心智。 为什么是满减而不是打折? 在大促期间用满减的营销方式对于电商平台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,比如今年618天猫的满300减50,京东满299减50等。为什么电商平台越来越少直接打折,而是使用满减呢? 大促营销心理学——为什智。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