抬高了消费者对折扣的预期不是
作者依据时间将大促销的节奏及策略分成六个部分,一起来看看吧。 如果大家这几年持续操盘大促营销,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:越来越难做了。 首先,大促集中爆发的势能减弱——『降价』逐渐日常化: 各大电商平台都在设立低价频道并进行常态化运营,拼多多发力百亿补贴、淘宝有天天特卖,又上线了99特卖和N元任选,以及京东也快马加鞭上线百亿补贴;还有品牌超品日、品类日、年货节、女神节、情人节、开学季等等。 各类主播达人也日常轮番轰炸,每一个直播间都在说自己拿到了平台最低的折扣,保证让粉丝薅到最多羊毛。 降价日常化不仅了消 解大促集中爆发的势能(从开闸放水到 哥斯达黎加 WhatsApp 号码 经常分流),也和日常价对比,而是和『之前某一次低价』对比。 其次,线上平台更分散,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、抖音、快手、垂类电商、私域、分销和线下。平台一多,控价难度几何倍增长,如何在价格和货盘上,平衡各平台之间的关系(彼此竞争白热化),对品牌而言也是巨大挑战。 比如,早在今年4月6日,拼多多就宣告百亿补贴正式启动『数码家电消费季』,在百亿补贴的基础上再投入『10亿真金白银』,对数码家电进行全品类额外补贴,让消费者体会到『天天都是618』——几乎就是明晃晃对标京东618而来。 最后随着供给端更内 卷,每一次大促,参与商家都更多、流量 瑞士电话号码列表 也越来越贵,据说今年是京东历次618里新品最多的一次。从消费者视角,这么多产品、各种优惠形式应接不暇,也进一步增加了决策成本。 尽管很难,对于大促,尤其是每年两次的618和双十一,商家又必须严阵以待。两次大促,仍然是绝大部分消费者期待购买的关键节点,尤其在消费信心不足,决策更加谨慎的今年,商家如果错过大促节点,全年压力可能更重。 因此,品牌方想在大促期以更低代价获得自己的预期目标,必须“在钢丝上奔跑“。一边面对着各类广告流量更贵的平台、错综复杂的利益相关方;另一边是更精明、更会比价、对低价有高期待的消费者。